家的樣子,總是隨著生活姿態逐步顯形。有時是一束光的方向,有時是一個傢俱的位置,也可能從一場對話裡,兩個人對「家」的想像逐漸重疊的瞬間。這間位於桃園的 18.5 坪居宅,屋主是第一次裝修的新婚夫妻,光寓設計 便從傾聽開始。理解他偏愛理性的灰,她傾向溫潤的木;設計師便以光為引,讓冷與暖在空間中緩緩交會。在光影移動下,家的表情隨時間慢慢轉換,也讓兩人的日常,被溫柔安放。
空間基本資料
桃園/新成屋/電梯大樓/室內坪數 18.5 坪/格局 3 房 2 廳 2 衛/居住人數 2 大
公領域設計_
光影與比例之間,讓生活流動起來
初次裝修的屋主,在設計師以「引導」取代「定義」的溝通下,一步步梳理出兩人真正重視的事。原本的長型格局容易讓空間顯得壓縮,於是透過光線、弧線與開放動線化解了侷限。屋主不特別需要餐桌,而想保留可以與朋友小酌的角落。於是中島成了家中核心,白色石英檯面乾淨俐落,延伸到後方的展示與調酒櫃,結合灰鏡玻璃、間接光源與開放層架,不只承載生活機能,也讓夜晚的家有了柔和的光感儀式。
設計師笑著說:「他們的主題其實很明確,要有個能喝酒的家。」因此空間在簡潔線條下藏了份放鬆氣息,既日常,又能隨心切換成小型聚會的節奏。
光寓設計先以長向線性燈牽引動線,以光的延伸重新定義尺度。從玄關一路延伸至客餐廚,弱化「窄」的知覺,轉為連續的視覺節拍。客廳與餐廚之間沒有界線,僅用材質與燈色轉換節奏。電視主牆採灰階藝術塗料,以手作紋理承接 L 型大沙發的沈穩灰調,搭配白色電視櫃與圓形地毯,厚與輕、直與圓彼此平衡,讓視覺落點清楚、情緒更安定。
沙發對角的展示層櫃,則以不規則層板+圓弧收角處理量體,避免銳角加深狹長感;層板尺度依屋主收藏(旅行小物、樂高成品)預留,成為生活故事的舞台。整體以灰階與奶茶木質鋪陳,在冷靜與溫潤的加疊中,拉出空間的輕透度。
書房設計_
透明的界線,保留安靜與交流
書房以玻璃拉門與公共空間相鄰,既延伸採光,也保留視覺的開放性。這裡是屋主最常停留的角落:書桌沿窗展開,臥榻銜接轉角。陽光透過百葉落下,光線在木質與白牆之間折射,形成一種安靜而有呼吸的秩序。
男屋主在這裡工作、玩樂高、聽音樂;女屋主偶爾靠在臥榻閱讀。這個空間不僅是個人小天地,也是一種共享的距離感,能看見彼此,又各自自在。
私領域設計_
在柔光裡睡去,用燈光安心照顧
臥室延續奶茶木皮與織品的溫度,床頭水平燈帶與天花退縮燈條雙向鋪陳:前者拉出臥眠尺度,後者消解樑體份量並導引柔光,讓視線自然下沉、身體放鬆。設計師的貼心細節:理解女屋主怕黑、偶爾需要在微光中入睡,設計將燈帶亮度與角度精準校準,既作情境燈,也作夜間陪伴;不刺眼,卻足夠安心。
更衣區以黑框玻璃門搭配內嵌燈條,光落在木紋櫃體與香氛瓶上,細節被柔光映照。這樣的亮度能延續臥室的氛圍感,使整理衣物也成為放鬆的一部分。
|設計師幕後聊聊|
Q:您自己最喜歡哪個空間呢?
我自己最喜歡玄關延伸到客餐廚的光線。原本我不愛狹長走道,但當光把比例拉順,沿途還能安置展示與收納,走道就從缺點變成了端景,視覺與比例都變得舒服,也讓人一進門就覺得平靜。
Q:吧檯後的灰鏡結構,為什麼選它?
屋主期待「家裡要有酒吧感」,所以吧檯是核心,我用灰鏡玻璃減輕量體、補強結構,也讓光能反射,夜晚開燈的時候,整個空間會很有氛圍,也回應屋主喜歡招待朋友、在家小酌的生活樣貌。
Q:臥室大量用燈帶的考量?
除了層次,更是情緒與功能。女屋主怕黑,需要微光陪伴,於是把亮度、位置與角度都做了精準設定,讓燈成為安穩的一部分。

有時候,設計不一定要驚豔。它也可以像這樣,讓家的每段光線、每處轉折,都能與居住者的生活對話。這處空間從格局、燈光到軟裝,沒有誇張的語彙,卻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生活感。當屋主在吧檯調酒、在臥榻閱讀、在沙發放空,空間正悄悄與他們的日常產生互動。家的樣子,不該是一次定型的成品,而是在光與影之間,緩緩長出屬於生活的樣貌。
– 光寓空間設計 –
FB | www.cldesign.art
聯繫 | 0987 -897-509
地址 | 新北市林口區仁愛路2段263號2樓
攝影|光序映像
有任何設計需求請逕洽該設計公司












